对于侯君集,李世民还是很包容的。
侯君集这个人前期并不怎么耀眼,最起码比起长孙无忌、李靖等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在大唐建国之初,侯君集是秦王府的车骑将军,爵位是全椒县子,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这个高度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
从龙之臣,这个词用在侯君集的身上最为合适,因为除此之外他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劳了。
历史上唐灭东突厥之战中他不过是个辅助,主要的仗都是李靖和李勣打的,最后桃子被李孝恭摘了。
至于大破吐谷浑则是还要再等两年,也就是贞观八年的时候才发生的,最后一个平高昌还要更久,那得到贞观十四年左右。
所以说打从一开始冯智彧就没想着直接把这侯君集给阴死,而且这将土地收归朝廷的事情是朝廷上下全线通过的,只要侯君集不犯浑就出不了什么乱子。
但这侯君集偏偏在这个时候就犯了混。
从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就一直没有被重用,虽然被封了国公的爵位,但一个人的声望和重要性是要通过不间断的表现来提升的。
从武德九年之后到现在,侯君集一直都没有被动用过。
因为知道侯君集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冯智彧就打算在这件事上阴他一把,让他在世家贵族面前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
这件事有两种解读的方法。
第一,这是一个阳谋,目的就是让侯君集失去世家贵族的信任。
第二,这是一桩好事,因为在带头做了这件事之后侯君集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就会大大的提高。
因此打从一开始冯智彧就把这事儿给李世民说清楚了,这样一来以后就算是出事儿也赖不上他。
殊不知,侯君集这次的犯浑还真的跟冯智彧有关系,只不过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那种关系。
自玄武门之变后,侯君集一直没有被启用,历史上他好歹还跟着去突厥转了一圈,虽然没有啥功劳,但最起码他能知道李世民还是记得他这么一个人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冯智彧的出现,历史的轨迹发生了便宜,灭亡突厥之战中并没有侯君集的事情,所以侯君集就一直从贞观元年闲到了贞观六年。
五年多啊,五年多没立过功,就算是你再怎么牛逼也得被人轻视。
侯君集是越想越气,甚至是把怒气都转到了李世民和冯智彧这对翁婿的头上。
冯智彧贞观二年入京,因为四十万石的粮食封了爵,虽然只是个倒数第二低的男爵,但在以武立国的大唐来说,没有战功就封爵可以说是例外了。
而后,随着冯智彧在朝堂上和李世民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他也走到了太子太傅的位置,爵位也到了开国县公。
看着如今的冯智彧,再想想当初自己跟着尚是秦王的李世民南征北战,不说战功赫赫但也算是上游了,最后竟然只被封了个全椒县子?
侯君集心中的那种不忿的情感立刻就涌了上来。
但是生气归生气,侯君集却并不脑残。
他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动不了冯智彧了,因为在五姓七望倒台的背后都有着冯智彧的影子,所以他还不能轻举妄动。
如此一来,侯君集就把怒火撒到了那些小贵族的身上。
对于土地被收回这种事情,冯智彧一早就料到了会有不少的人反对,毕竟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人愿意凭空把自己的东西上缴。
要知道,一块土地在长远上的收益可比直接卖了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