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第364章:九牛一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4章:九牛一毛(1 / 2)

或许这个小地方不是很出名,但登州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还是沿用了一千两百多年。

可能,这个小地方最高光的时刻就是清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吧。

成山县,这是登州东海岸数得上号的县城,甚至可以说是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唯一的县城。

其他的都只能说是村落。

在这里,一支三百五十三人的队伍已经算是很大的规模了,甚至一度惊动了这里的县丞。

县丞本以为是又有哪国使臣过来了,忙不迭的跑过来迎接,但等到了之后他才发现是汉人,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使臣不好惹,毕竟那都是要到长安直接面见圣人的,但若是汉人就好说多了。

不过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当冯智彧亮出自己的腰牌时,那个县丞再次变成了低头哈腰的小人模样,在得知站在冯智彧身后的少年是当今太子的时候,他感觉天都塌了。

三百五十人的军队算不上是多大规模的,但在这个人数仅有不到两千人的县城来说已经算的上是“大军”了。

千牛卫迅速接管了已经有些破败的县衙,在县丞诧异和惊恐的眼神中,县衙内所有的人都被控制了起来。

写下一张榜文,交给冯大之后冯智彧也是转头看向了李承乾。

“你觉得,会有多少人?”

……

回应冯智彧的是无尽的沉默,因为李承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看到了冯智彧在那张榜文上都写了些什么。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民告官,也就是上访这种制度都有,譬如诣阙和拦舆都是鼓励民告官的制度,甚至就连远古的尧舜时期都有旌幡这种东西的存在。

但真实的情况是上访的百姓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唯独明朝是个例外。

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孩子在即位之初就定下了严苛的民告官制度,甚至在《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明确的说过这事儿。

在明朝,只要百姓手执一本《大诰》,上访之路就可畅通无阻,各地均不可阻拦,甚至还要大开方便之门。

如有违者,处以刖刑。

刖刑乃断肢之刑,最轻的也是斩去手指或交趾,严重者甚至会断手断脚。

在唐朝,民告官这种事情今天是不是第一次冯智彧不知道,因为他不知道有没有那种决意上访但却被中途拦下的。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上访,且还能把状纸投递到当朝一品大员,甚至是太子手上的,这绝对会是第一次。

这边李承乾默不作声,那边县丞正紧闭双目,似乎是在祈祷着什么。

不过现实还是让他清醒过来了。

没一会儿,他的妻妾以及孩子都被押解了过来,跪在堂下。

嗒嗒。

冯智彧轻轻地叩了叩桌子,看着跪在下面的县丞:“就不想说些什么吗?比如,给自己辩护一下。”

“有用吗?”县丞睁开了眼睛,完全无视了旁边的妻妾和子女朝他投来期待的目光。

这个县丞的语气很是平静,甚至就连眼神都没有任何的波动,似乎是早就已经知道了定局。

“自齐、兖、徐等六州发生旱灾之日起我就知道长安会下来人,但没想到会来到登州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更没想到来的竟然是当朝太子和当红的太子太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