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的春天很是平静,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官员们一如既往的上早朝,处理政务;百姓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商人们也依旧为了利益而奔波着。
似乎没有人知道,在三月份的某一天黄昏,一匹快马从渭水码头飞奔入京。
先是去了皇宫,然后去了霸上。
烧掉了书信,冯智彧静静的朝着东方望去。
“现在还不是时候,你们等着吧……”
喃喃的自语声似乎没有任何人听到,随风消逝在了暖春的空气中。
“三公子,送信的人还带来了陛下的口信,说是让您明日一早上早朝。”
冯大远远的伫立在冯智彧的身后。
“知道了。”冯智彧摆了摆手。
……
第二天,冯智彧起了个大早。
久不上朝的他偶尔起的这么早还真有些不习惯,草草的吃了点儿东西垫了垫肚子,然后就坐上了马车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而去。
一般来说,朝官大多都是住在长安城里的,因此上早朝的时候都要提前很早就起来,然后穿越半个甚至是大半个长安城去皇宫。
相比之下冯智彧就更倒霉一些,他不仅要穿过整个长安城,还多了一段从霸上到长安城的距离。
这就让他要更早的起床。
好在这不是每次上朝都要经历的,毕竟他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
“你也来了?”在太极殿门口,冯智彧再次被老熟人们所包围。
“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冯智彧有些好奇的看着长孙无忌。
在他收到的信里就只有突厥使臣在歆岛被彻底覆灭的事情,这件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所以冯智彧知道,老丈人今天找他来上朝肯定不是为了这事儿。
但是为了什么事情却是没说。
“你不知道?”长孙无忌有些奇怪。
冯智彧摇了摇头:“不知道,父皇没说,只是让我今日来上早朝。”
“据我所知,事情和你没关系,陛下应该也不会用到你,难道是有别的事情?”
长孙无忌说着就看向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但回应他的不是摇头就是沉默。
看来,他们知道的消息都差不多。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父皇肯定不会没事让来玩儿吧?”
冯智彧耸肩一笑,看的很开。
众人正说着话,内侍从太极殿内走了出来。
早朝,开始了。
一上朝,冯智彧才知道为什么老丈人要让他过来,也知道了为什么长孙无忌等人无法把事情和他联系在一起。
泗州、海州、沂州、徐州、兖州、齐州等六州大旱!
这六个州由南至北,把胶东半岛整个隔断了,其中齐州、兖州、徐州和泗州相对来说好一些,要么是有黄河要么是有其他水域,不过也很有限。
“陛下,六州大旱已算是罕见了,臣请陛下开启义仓赈灾!”
魏徵还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似乎永远都不曾变过。
有时候冯智彧觉得魏徵其实也挺难的,每次都是他最先站出来,虽然说谏官负责的就是这个,但这属实不是什么好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