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长孙无忌讲完整件事情的时候,所有的脸上都是一副苦恼的表情,就连李承乾也低着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
“诸位,怎么看?有什么想法吗?”看着长孙无忌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李世民缓缓地开口。
正如他所说的,他今天来其实是为了两件事,一是李承乾和冯智彧的以后,二就是这件事了。
要说能有现在的结果还得多亏了长孙皇后。
虽然说后宫一直都有不得干政的说法,但实际上长孙皇后的干政还是属于比较严重的那一种。
只不过她的干政并非像是吕雉和刘娥那种直接干政,也不似慈禧那般的垂帘听政,而是她的想法会对李世民的最终决断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当初受贿的长孙敞,也比如让李世民怒斥“会须杀此田舍翁”的魏徵。
这一次,冯智彧也是依托于长孙皇后的出面,这段时期也就只有她才能在不分任何情况下就让李世民这个皇帝释怀并且正视事实。
现在因为长孙皇后的关系,李世民对冯智彧更加看重了,但是眼下他却并没有直接去询问冯智彧。
李世民深知,一个王朝是不可能靠着某个人撑起来的,即便是有这个可能也不会长久。
比如,诸葛孔明。
但是,自长孙无忌把事情说清楚之后却无一人开口。
在所有人,包括魏徵看来这都是一个死结。
隋末唐初的时候天下纷乱不堪,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为了生存下去别说是变卖田地了,就算是卖儿子女儿的都不少见。
到了现在,百姓们手中的田地该卖的不该卖的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找那些贵族追回?人家当初也是花了真机白银买的,怎么可能说追回就追回?
不追回怎么办?没办法!
这就是个死结了。
只不过,一些人的沉默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沉默,总是会有人站出来的。
“回陛下,周曾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以臣愚见,陛下应当下令,将天下所有土地都收归朝廷!”
在没有人开口的情况下,一个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人开口了。
马周。
马周的发迹冯智彧是清楚的,毕竟这也是大唐最出名的人之一了,只不过那还是贞观三年末四年初的时候。
对于马周的发迹,冯智彧并没有做任何表示,甚至什么都没有跟李世民说。
当时的他和岭南冯氏正是风头最盛的那段时间,在天灾之下四处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着贞观二年那四十万石的粮食,冯智彧不会在这个时候冒泡。
自己家的实力已经够强大了,若是开口阻止马周入朝,那就不免会落人口实,让人觉得他们冯家见不得别人好。
可相反的,如果他开口同意的话就在无形之中让马周成了岭南冯氏阵营的人,有拉帮结派之嫌。
所以,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马御史,你可知道这些话代表了什么?”魏徵站了出来,对马周的话表示了反对意见。
“现在天下土地中有多少是功勋的封邑,又有多少是官员或他人的私人财产你可知道?”
“若是如此做,你让陛下怎么面对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听着魏徵的话,冯智彧微微一笑,但却什么都没有说。
土地回归朝廷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这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占用耕地种植棉花的事情发生。